"); //-->
简而言之,SATA1和SATA2其实接口是一样的,物理结构上面没有区别,也就是说能接SATA1的硬盘盒也就能装SATA2的硬盘,因此也就不存在,你的硬盘盒能否支持SATA2/SATA1的硬盘,这么一个说法。既然物理结构上面没有区别,那么究竟SATA1与SATA2有什么差异呢?二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传输速度,传输带宽不同,SATA1 是150Gb,SATA2是3Gb,当然这也仅仅是存在理论上面的,就在实际应用中就我们的实测,并无发现有多大区别(测试软件测试差距会大一些)。
事实上,现在硬盘的内部平均传输速率才90~110MB/S,SATA1同SATA2使用起来就没有多大区别,单凭感觉是无法体会的,纯属一种心理作用以及宣传噱头。当然,既然现在市场上面大部份都是SATA2的,那我们就了解一下SATA2其他的特性。
如所说的SATA2.0支持NCQ技术以及其他一些新的技术(对个个家庭用户无用)。
Native command queuing:什么是NCQ呢?这是SCSI早就使用的一种技术,只是最近才应用于SATA硬盘。
传统台式机硬盘都用线性形式处理请求,这种方式潜在很不好的方面,要理解其中原理,必须对硬盘物理结构有个基本了解。硬盘里面是圆盘状的,很象CD光盘。每一个圆盘由许多同心圆划分为一条条磁道,磁道又分出扇区。每个圆盘由一个或多个磁头负责读取。如果数据分布在同一磁道,寻找数据的速度是最快的。在不同磁道之间移动则消耗很多时间。假设要读取三块数据,其中一块在圆盘最外边的磁道上,一块在圆盘最里面的磁道上,还有一块在圆盘最外边的磁道上。传统的硬盘,会依次先读取圆盘最外面的数据,然后读取最里面的数据,最后再回头读取最外面的数据。这样一来,磁头移来移动消耗的寻道时间多,效率就低了。如果把磁头移动减到最少,寻道时间就会相应减少。这就是NCQ的目的所在——NCQ可以重新编排指令,不让磁头从外移到内再移到外,而是在移向圆盘内圈之前就读取外圈的两块数据。
总体来说,SATA、NCQ以至完整的SATA II,对一般个人电脑用户的意义不是非常大,它们最大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应用提供了SCSI、FC之外的廉价存储解决方案——当然如果几种硬盘的价格相差很小的话,尽可能选最先进的SATA II是没错的。如果担心新技术会不成熟存在某些未知缺陷,继续选择SATA I硬盘甚至是IDE硬盘,也是相当不错的方案。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